近幾年在美國的全國武術比賽上,我的陳式太極拳推廣中心,從1997-到現在連續奪得了6年太極劍、拳冠軍,好多人看到我,甚至我的學生表演太極劍時,就打電話找我要學太極劍。我問:會不會陳式太極拳,他(她)們說:不會,我說,那不行,沒有拳的基礎是學不好太極劍的,太極劍的功夫也是反映了拳的功夫,太極拳的功夫也可以通過太極劍來充分體現。
劍,是中國古代‘武俠之魂’。武林高手在談及武學修養時,不能不談及劍法。
中國的武俠小說,更是‘劍’字當頭。《神雕俠侶》中出神入化的劍術,就是揭示了劍術之魂和武術之道。比如楊過巧逢前輩高人‘劍魔’獨孤求敗的埋劍處,見到了獨孤求敗的四柄劍:20歲以前所用的劍,鋒銳無比,以鋒利、兇猛見長,與年輕氣盛的年齡相當。30歲以前所用的劍,叫“紫薇軟劍”,在鋒利之中加一“軟”字,強調以小力勝大力,以無力禦有力,以弱勝強,以柔克剛,這和太極拳的特點是完全相同的,和太極拳的要求也是一致的,可以說劍術之道也就是太極拳之道。40歲以前用的是玄鐵重劍,旁邊寫著“重劍無鋒,大巧不工”,劍而無鋒,大巧若拙,這比軟劍的玩輕巧又進了一層。40歲以後所用的劍只是一柄木條,旁邊寫著“40歲後,不滯於物,竹木石皆可為劍”。此時劍術高明,內力深厚,即使是木、竹等物,拿到手中也可克敵制勝。真可謂一層功夫,一層奧妙,層層功夫,層層奧妙。
這四柄劍,不僅代表著練劍的四個階段,同時也包含著武術劍道的四個境界。
其實,劍術還有第五層境界,即“無劍勝有劍之境”。這是武術劍道的最高境界。“無為而無不為”,幾千年來,劍術家都把這句話作為自己修煉劍術的警句。劍客與敵相博時,如果心老是想著敵人和想著自己的劍,則容易被敵人和自己的劍所制,只有我心空、手空、劍空,才能如《道德經》所說的:“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”這樣,就進入了一種清靜無為、無妄無助、天人合一的“道”的境界。道教徒的修行也是如此,當達到最高境界的時候,就會忘卻老君、呂祖,成為無妄想無雜念的天真孩童。在此時,人體是清靜無為的,是和自然融為一體的。如果劍師進入了這種精神境界,就已達到了登峰造極,無劍勝似有劍。
劍術之道如此,太極拳之道何嘗不是如此?